我在乡镇政府工作了整整十年,还没有写过一篇在乡镇工作的文章。 在这里,是我人生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在这里,经历了人生的风雨磨砺,酸甜苦辣,既有风雨彩虹,也有暗流险滩。怎么说都是人生的经历和财富,值得永远怀念。
1981年6月,我被招聘为农技员,到庄里镇人民政府工作。那时正值文革十年动乱结束之后,百费待兴,停了十年的高考才刚恢复,各方面都急需大量人才。乡镇政府的八大员和敎育系统的民办敎师都是从农村中招聘选拔人才。
庄里镇政府成立于1980年,是从庄里乡分设出来的,为了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第一任镇委书记是张柱定,镇长是高生发。那时镇政府只有十多名工作人员,办公地点在西关的原区工委,82年春移至庄里东关新盖的镇政府大院。
我在这里整整工作了十年,1991年5月调到富平县农技推广中心工作,这十年的光阴给我留下了无比美好的记忆。
展开剩余77%我们那时的工作紧张忙碌而愉快。我除了搞好农技推广工作外,还兼管农业报表统计、农业经营管理年报统计、菜农粮油分配,再就是配合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1982年还组织成立了科普协会,1984年又成立了蔬菜协会,把农业技术人员组织在一起,推广蔬菜生产的先进技术,培育优良品种,交流先进蔬菜作务技术,征订《陕西农业》杂志,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和蔬菜经营处组织全镇菜队队长和技术员到西安、临潼、宝鸡等地学习取经。聘请西农老师来庄里讲课,传授蔬菜作物栽培先进技术。以庄南、庄北、西关三个村级科研站为依托,进行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蔬菜杂交优势利用,大棚地膜复盖载培技术推广。树立了王万财、张有为、刘忠俊、杨永喜等技术员为先进模范,极大地提升了庄里地区粮棉蔬菜产量和品质。
庄里镇农技站是双层管理,一方面受镇政府直接领导,还接受县农技中心的业务指导。有一段时间,我的工资还在县农技中心领。那时农技员的工资很低,每月38.5元,后来加到43.5元。大家普遍要求增加乡镇骋用人员的工资待遇,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通过1988年秋季和1989年春季的两次全地区的公开考试,录用了大批参加多年工作的聘用人员。1989年我经过考试合格,招聘为合同制干部,待遇才得到了提高。说起这件事情,当时还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县的事件。起因是1989年这次招考分配给富平的只有24名名额,条件是文化基础和专业课考试必须及格,不能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工作表现优秀。有几个人因为考试没有及格未被录用。跑到县上地区去闹事,后来由副县长张凯义和农业局领导出面,在县政府小会议室召开全体参考人员开会,公开讲明政策依据,才公正公平地解决了这件事情。
1985年,为适应科技就是生产力的新形势,我筹资创办了农业科技咨询服务部,经营粮棉蔬菜新品种和农资农药,推广农业新技术,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那时的镇领导作风朴实,勤政廉洁,和群众干部打成一片。关心下属,大家团结和谐相处。第二任镇委书记是唐相坤,镇长是高忠民,副镇长是于文彦、杨即辉。唐书记和高、于、杨三位镇长对我的工作支持帮助很大,使我至今仍然难以忘怀。我在工作中也是竭尽全力,要求自己作的使领导百分之百满意。在一九九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我负责镇普查办公室主任工作,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获得省地县表彰奖励。在1990年的农村清财工作中,我下到永安村工作,顶住压力,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农村财务问题,被评为先进个人。
在长期的乡镇工作中,我坚持办事认真公正,无私奉献,和基层干群打成一片。结交了许多农民朋友,有雷治民、刘忠俊、王宏利、郭超奎、赵光明、张忠胜、卢学礼等同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乡镇工作中,和王振英、杨志全、肖孟森、李忠义、李建武等同志互相配合,友谊情深。乡镇的工作是多面而复杂的,有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回报,不求辉煌灿烂,只求脚踏实地。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当你受到误解和不公待遇之时绝不可气馁不前,恢心丧志,坚持你认为正确的路,就一定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扬正前 图片: 大美富平 编辑: 张军良
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